2025年1月1日,RCEP迎来生效实施三周年。作为全球参与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在过去三年中持续释放制度红利,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也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复苏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保护主义抬头的复杂背景下,RCEP通过深化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措施,有效对冲了外部需求波动和贸易限制性措施的影响,极大促进了原材料、产品、技术、人才、资本、信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区域内贸易投资呈现稳健增长态势,不仅在汽车、石化、机械、电子、纺织、能矿产品、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关系,可再生能源、电子元器件制造和通信业等新兴领域同样表现突出,展现出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亚洲开发银行研究表明,到2030年, RCEP 将使成员经济体的收入增加 0.6%,带来2450 亿美元的经济增长,并创造280万个就业岗位[1]。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RCEP带来了关税减免和市场准入的直接红利,也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优化供应链布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全面高质量实施RCEP,中国企业将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中展现更强的竞争力,为亚太区域经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一 RCEP加快区域贸易增长
1. 区域贸易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三年来,RCEP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2023年,RCEP区域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3万亿美元,较2021年的12.8万亿美元稳步提升。
中国与RCEP成员的货物贸易总体持续向好。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的进出口总额达13.2万亿人民币,较2021年上升9.0%,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30%以上,出口总额达6.9万亿人民币,占中国对外出口总额的26.9%,较2021年上升1.1%。其中对东盟出口额达4.2万亿人民币,比2023年增加13.4%[2]。
在中国对RCEP区域的出口商品方面,主流商品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24年电气产品(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全年累计出口额达1.7万亿,较2023年增长10.9%,占区域出口总值比重上升至25.0%;机械产品(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零件)全年累计出口额达9518.0千万,较2023年增长15.6%;汽车产品(车辆及其零件、附件,但铁道及电车道车辆除外)全年累计出口额达2631.1千万,较2023年增长9.9%。
RCEP在投资领域也持续释放红利。2023年,RCEP区域共吸引绿地投资项目数量2340个,投资金额2341亿美元,增长29.8%,分别比2021年增长33.9%和1.2倍[3]。可再生能源、电子元器件制造和通信等重点产业成为吸引资本的热点,不断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升级。中国结合“一带一路”与RCEP两大框架,通过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和企业“走出去”战略促进了区域内的产业合作和投资流动。2023年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80.6亿美元,同比增长26%,高于中国对全球投资增速14个百分点[4]。
2. 新型贸易业态蓬勃发展
RCEP的实施为数字贸易和绿色贸易等新型业态的快速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持,进一步拓宽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数字贸易的快速增长
RCEP协定通过明确电子商务章节,推动数字贸易的稳步发展。协定规范了跨境数据流动、信号处理设施选择及数据本地化要求,保障了数字经济活动的透明性与高效性。同时,协定对电子商务企业免征关税,降低了数字贸易的准入门槛,使跨境电商业务进一步普及。中国中小企业依托跨境电商平台,不仅大幅减少了国际市场拓展的成本,还加速了商品出口。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商交易额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成为双方贸易增长的重要驱动力[5]。
绿色贸易的崛起
在RCEP框架内,绿色贸易作为高质量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规则协调与投资促进快速崛起。协定实施后,多个成员国加大低碳产品贸易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的普及。通过统一并简化关税减让表,有效降低了新能源设备和绿色产品的贸易成本,为业内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遇。特别是光伏、风电设备领域,由于成员国之间的产业协作,区域价值链进一步优化。
以越南为例,凭借广阔的海岸线和丰富的风力资源,中越两国具备了理想的风能发电条件。中国企业以其技术优势和独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闻名,正在积极投资越南的风能领域,现已投资数十个风电项目,成为中国风力发电机的最大出口目的地。
3. 企业视角下的RCEP实施成效
RCEP实施三年来,成为企业拓展区域市场、优化经营布局的强大助推器。商务部研究院近期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6],超过四分之三的企业认为所在地的营商环境得到改善,半数以上企业明确表示RCEP为业务增长注入了新活力。
在货物贸易领域,RCEP的关税减免和便利化措施让企业切实享受到实惠。45.8%的企业表示协定帮助开拓了出口市场,挖掘了更多贸易机会;42.7%的企业认为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跨境业务流程更加流畅。在服务贸易和投资方面,52.2%的企业感受到业务效率显著提高,跨境合作更加顺畅,经营活动的大门正在区域内全面打开。
关税减免政策直接减轻了企业成本负担,效果尤为显著。特别是电子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业的企业,更明显感受到成本下降后带来的竞争力提升。原产地累积规则的推出使产业链更加灵活高效,超过一半企业已深度参与到区域内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和售后环节,大幅提升了供应链协同效率,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区域市场机遇。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新增长点。在RCEP框架下,53.5%的货物贸易企业已享受贸易便利化举措,近六成企业涉足跨境电商,其中85%的企业表示业务顺畅推进。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结合RCEP政策红利,让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抢占新兴领域的竞争高地。
二 RCEP为中国企业创造的战略机遇
1. 关税减免与贸易便利化红利释放
RCEP实施三年来,关税减免和贸易便利化政策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成本优势和竞争力提升。协定规定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最终实现零关税,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进出口成本。据上海口岸海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上海海关累计受理RCEP享惠进口报关单4.5万份,货值373.7亿元,税款减让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2%、34.5%和42.7%[7]。
通关便利化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贸易效率。RCEP的6小时快件通关政策显著缩短了货物流转时间,特别是对保鲜要求较高的农产品出口起到了关键作用。云南花卉企业通过这一政策,将出口手续时间从过去的数天缩短至两到三个小时,产品损耗率大幅降低,出口效率显著提升。
2.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拓展空间持续扩大
为促进区域内各成员实现均衡发展,RCEP专门设置了中小企业章,旨在为域内中小企业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鼓励中小企业更积极地利用自贸协定及协定创造的经济合作项目,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区域价值流和供应链,以期促进各国利用自贸协定平台,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投入,使中小企业更好地共享RCEP成果。RCEP的规则简化和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使中小企业更容易参与国际贸易。
RCEP针对中小企业特别设置友好条款,为域内中小企业增加外贸订单、克服当下发展瓶颈、实现业务突破带来重大利好,涉及领域包括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以及科创类新兴行业,亦有利于增加区域内的“双创”活力。德勤联合万里汇(WorldFirst)发布《数字贸易新图景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微型跨国企业”在RCEP国家和地区的整体交易额同比增长190%。 去海外展业的中国商家数同比增长76%[8]。这种国际市场多元化趋势降低了企业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3. 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速
RCEP的实施推动了区域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进一步优化。2023年,RCEP区域内中间品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达到66%,较2021年的64.5%有所提升。区域内企业间的协作更加紧密,供应链协同效应显著增强。通过原产地累积规则,企业能够将多个成员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纳入生产过程,从而降低成本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在电子制造、化工产品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中国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不仅减少了对单一国家进口的依赖,还在区域价值链中占据了更高的地位。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中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占整车成本的40%-50%。RCEP成员国中,东南亚国家在零部件制造方面具备成本优势,而日韩则在高端技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区域内的协同合作,中国企业不仅能够降低核心零部件的进口成本,还能在整车制造中实现更高的性价比,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形成“日韩技术+中国制造+东盟组装+澳新资源”的内部高度依赖的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
三 中国企业把握RCEP机遇的战略路径
1. 深化“RCEP+FTA”组合策略
RCEP与其他自贸协定的叠加效应,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关税优惠和市场准入便利。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对比分析RCEP与现有其他自贸协定(如中国-东盟FTA、中国-新加坡FTA等)的关税减让条款,选择最优路径以降低贸易成本。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FTA比对数据库,精准计算不同协定下的贸易成本,制定最优的原产地证书申请方案。另一方面,持续跟踪和研究FTA政策的动态变化,确保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始终保持政策红利的最大化。这种“RCEP+FTA”的组合策略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占据主动,还能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2. 打造柔性供应链体系
RCEP框架下,区域供应链协作更加紧密,为中国企业打造多元化、灵活的供应链体系提供机会。企业可在RCEP成员国布局多个供应商,避免对单一来源的依赖,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同时,在东南亚国家建立区域原材料储备基地,应对突发供应链风险。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供应链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例如,借助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企业可实时追踪物流和库存状况,快速调整生产和运输计划。与区域重点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确保供应稳定,形成协同效应,提升供应链效率和竞争力。
3. 实施差异化市场策略
RCEP覆盖的15个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各异,需要针对不同市场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在高端市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应注重产品品质和创新性,强调品牌价值和技术优势,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高端车型,满足当地消费者对高品质和环保性能的需求。在快速增长市场(如东南亚国家),可以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本地化服务占领市场,例如在泰国和越南市场推广经济型电动车,并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提升服务质量。而在新兴市场(如柬埔寨、老挝),则应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提供与当地需求匹配的工业设备或车辆。此外,关注各国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遇,通过精准市场调研和灵活产品策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4. 建立区域品牌矩阵
RCEP框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企业在区域内打造品牌矩阵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需要在RCEP成员国中统一布局商标和专利保护,确保品牌在区域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根据不同市场特点打造差异化品牌策略。在东南亚市场,可以通过本地化品牌名称和营销策略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在日韩等高端市场,则应突出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价值。还可通过本地化营销活动(如与东南亚地区的电商平台合作或参与区域内的展会)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建立区域性品牌保护和维权体系,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商标侵权或假冒伪劣问题,从而巩固品牌在区域内的市场地位。
5. 优化跨境支付结构
RCEP框架下的金融便利化政策为企业优化跨境支付结构提供了重要契机。企业应积极推进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等第三方货币的依赖,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和结算成本。在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中,可优先选择人民币与当地货币直接结算,提升资金流转效率,增强区域内货币的使用便利性。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对支付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建立高效的跨境电商支付体系,满足B2B和B2C的支付需求。在东南亚市场,可与GrabPay、Gcash等本地支付平台合作,不仅提升消费者支付体验,还能扩大市场覆盖率。通过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如智能合约和分布式账本技术,企业可实现支付过程透明化和效率提升,减少交易中间环节,降低运营成本。
四 RCEP对中国企业发展的长远影响
1. 加速全球价值链融入
RCEP的统一关税承诺和通关优化大幅降低了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成本,为企业从生产到市场的国际布局提供了全新红利。通过“原产地累积规则”,企业可灵活整合东盟、日韩等区域内的原材料和配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供需匹配。
规则的协调统一为企业提供了更多便利。标准互认机制减少了跨境认证的障碍,加速产品上市;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增强了技术输出信心。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不仅能打造“跨国生产基地+区域市场”的业务布局,还能通过科技合作快速攀升价值链地位,比如汽车零部件、智能硬件等领域已出现多个成功案例。
对于敢于全球化探索的企业,RCEP不是一张普通的“通行证”,而是一份真正能撬动全球市场的“倍增器”。
2.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RCEP释放的制度红利正在帮助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以2023年为例,中国向RCEP成员国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提升至38%,企业从单纯的低成本出口向高端制造、高技术创新转型势头强劲。
RCEP还让企业能更容易把握区域内的新兴消费需求。传统东盟市场推动基本消费品和工业设备的升级换代,日韩则对高端产品和技术服务需求旺盛。企业可以利用这一契机,进一步细分市场,重新规划产品线,锁定每个区域的增长机会。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政策的便利化让竞争更高效。RCEP不仅提供“更大的池子”,更提供了“更优的入场券”。
3. 借助区域红利建立长远优势
RCEP框架内的竞争正在升温。日韩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高端市场,东盟国家以低成本抢占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企业面临“上下夹击”的压力。但挑战中蕴藏的正是升级的契机。通过研发投入和技术增强,企业有能力转危为机。例如,家电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通过全球并购整合资源、搭建海外研发中心,已将产品向中高端领域成功转型。
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时刻关注政策动向。RCEP成员国经济的开放步伐不尽相同,而这一差异可能成为潜在红利。企业需建立政策动态研究能力,掌握东盟、新西兰、日韩等国优惠政策,加速在关键市场的投资与战略布置。
4. 共创技术和数字经济生态
区域合作是RCEP最大的亮点之一。中国企业不必单打独斗,而是可以借助RCEP框架,与成员国企业和机构在技术、资本和市场上形成强强联合。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高效整合,更延伸至技术研发、创新应用和品牌共建等高附加值领域。RCEP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也为协作创新提供了安全保障,各方合作空间更加广阔。借助区域互动,中国企业还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本地化需求,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增强在区域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数字经济也是合作的新亮点。跨境电商已成为企业接触终端消费者的有力工具,与区域内支付平台、物流网络和云计算平台的合作,将为企业打破边界限制拓宽销售渠道。中国企业既可以在东盟蓝海扩展业务,也可以借助日韩市场的技术成熟度,打磨自身能力。快速增长的区域电商市场给企业带来了新的营收增长点。构建更加稳定高效的数字化生态,将让企业掌握市场发展新方向,从而在技术升级、服务优化中赢得先机。
RCEP三年实践已经证明,它不仅降低了成本,更给企业的国际化扩张带来了无限可能。对于站在风口上的中国企业,RCEP已成为快速融入全球市场的可靠桥梁。未来,积极创新、深耕区域合作的企业将在这片蓝海中脱颖而出,引领行业发展,更可能定义未来区域经济的格局。
[1] 亚洲开发银行:https://blogs.adb.org/blog/three-areas-where-rcep-may-help-region-s-post-pandemic-recovery
[2] 海关总署:海关统计数据查询平台
[3] 央视网:数字盘点RCEP生效三周年“成绩单”:经济一体化加速 机遇增多
[4] 新华社:新华全媒+丨记者观察:生效实施三周年 RCEP持续助力区域开放合作-新华网
[5] 经济日报:中国东盟合作发动数字经济新引擎
[6] 央视网: 数字盘点RCEP生效三周年“成绩单”:经济一体化加速 机遇增多
[7] 上海口岸发布:【微新闻】今年前10个月上海口岸海关部门累计受理RCEP享惠进口报关单同比大幅增长
[8] 德勤,万里汇:蚂蚁数字贸易报告白皮书-万里汇WorldFirst
(来源:上海贸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