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文明的璀璨星河中,汽车产业始终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百年风云激荡,从福特工厂流水线上的轰鸣到特斯拉电动化的颠覆创新,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产业巨头之间的合纵连横备受各方关注。
2021年,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标致雪铁龙合并为Stellantis集团,这一合并使Stellantis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成立以来,其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方面投入大量资源。
2024年12月,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签署谅解备忘录,就参与合并事宜进行探讨,虽近期有消息称三大车企合并“梦碎”,但汽车产业整合仍是大势所趋。
作为全球汽车消费与出口的双料冠军,中国正加速汽车产业整合步伐,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提升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地位。
央企示范引领产业加速重构
在中国汽车产业的整合大潮中,央企正在发挥引领作用。
今年2月,长安汽车与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发布公告称,其间接控股股东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引发两家汽车央企合并重组的猜想。
“国务院国资委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集中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在2025中国电动车百人会上的这番话进一步印证了外界对东风与长安重组的猜测。
截至目前,东风与长安的整合还未公布具体时间表,但未来或许将有更多细节披露。据两公司数据,2024年,长安汽车全年销量达268万辆,东风公司全年销量为248万辆。可以预见的是,若两者整合,新主体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五大车企,发展将迈上新台阶。
其实,中国汽车企业加速整合已成必然之举。这一点可以用一组数据说明。
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汽车行业2024年全球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销量占比超过84%,这体现出全球汽车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车企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拓展和市场整合等手段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
从国内市场格局看来,中国市场上77家整车企业、129个品牌(本土品牌超过90个)的碎片化格局,与美(10余个品牌)、德(10余个品牌)、日(约15个品牌)等汽车强国高度集中的产业形态形成鲜明对比。
也就是说,中国汽车产业在企业数量和品牌数量上都具有显著优势,但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亟需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央企的战略性重组,不仅是对全球汽车产业整合趋势的积极回应,更是中国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有分析人士称,这一整合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内部竞争,提升协同效应,还能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地方国有车企和民营车企的整合,加速国内汽车产业重构,从而让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系统主导权与供应链三力
在全球汽车产业战略博弈日渐加剧的今天,中国汽车企业战略重组,也是为了更好地竞争产业主导权。
“全球汽车产业整合进入战略博弈阶段,中国车企需从规模优势转向系统主导权。国际车企巨头正在进行的并购重组,某种程度上是希望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与中国车企更好地竞争,掌控关键技术节点、标准制定权与国际定价权。”美国罗威尔麻省大学创新与创业副教授孙黎认为。
孙黎认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车企在规模、制造成本、绿色制造等方面已具备全球优势。但要在下一阶段构建“系统主导权”,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标准主导力、国际市场品牌力、出海整合协同力,以巩固全球市场优势。
纵观历史,全球汽车产业整合并不是企业简单的合并,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系统性重构。面对这次浪潮,中国企业需亲身入局,才能顺潮流而上,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我们不妨从《供应链攻防战》作者林雪萍提出的供应链三力——连接力、控制力和设计力的视角来看中国车企的整合。
从连接力来看,通过整合,中国车企能够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提升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吸引力,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
从控制力来看,中国车企将通过整合,在芯片、电池等核心技术领域加大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关键技术和标准制定权。
从设计力来看,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汽车产业的整合和发展,中国企业也可获取更多的资源来支撑其主动布局产业链供应链。
这将为中国企业在供应链上获取竞争优势提供坚实的保障,带来丰富的机遇。
激活汽车产业链价值新动能
汽车企业整合,不仅为车企本身带来机遇,也将带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其他有关行业共同发展,最终突破传统供应链简单的买卖关系,促进产业生态的深度技术合作与知识共享,积极构建更加紧密的全球产业生态网络,建立起新型供应链伙伴关系。
对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来说,随着汽车企业整合,首先,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将面对更具规模的客户群体。
其次,整合后的车企对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将更高。促使供应商加大研发投入。例如,比亚迪全栈自研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天神之眼”,整合了华为、地平线等头部企业的计算平台,这为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与顶尖企业合作的机会,加速技术创新。
第三,供应商的供应链稳定性增强。车企整合后,对供应商的依赖度增加,有助于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减少因单个车企波动带来的风险。
对下游销售与服务企业来说,车企整合将使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下游销售与服务企业将面临更稳定、更优质的客户资源。汽车服务网络也将迎来优化,整合后的车企将优化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效率。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下游市场对相关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长。智能驾驶系统的维护、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等,都将为下游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行业发展到今天,跨领域参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汽车产业的加速整合,还将惠及芯片、新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芯片和软件的需求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为能源服务商提供了与车企合作的机会,共同构建能源服务生态。整合后的车企也更具实力,可以与金融企业深度合作,共同金融创新。
在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智能汽车链展区备受各方关注。在这里,不仅汽车上下游企业获得全链条展示,而且整车企业也通过交流增进了了解,变“掰手腕”为“手拉手”,为汽车企业互相整合、合作提供了平台。
这是中国汽车产业迄今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具挑战的时代。在产业整合的浪潮中,中国车企将以更完善的产业链、更先进的技术力、更开放的生态观,在全球汽车产业的新纪元中留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来源:中国贸易报,记者:张凡、万泽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