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贸易新挑战:“不确定性”常态化
当前全球贸易政策呈现持续波动的特征,各国持续优化关税机制、物流费用标准(如欧盟包裹处理费)以及技术监管框架,促使跨境电商运营成本结构发生显著变化。WTO数据显示,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WTO成员新出台169项贸易限制措施,影响贸易额达887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近5000亿美元。
这种波动推高了跨境贸易成本,同时迫使企业重构全球供应链。尤其对于跨境电商而言,贸易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已成为影响选品策略、物流路径和定价体系的关键变量。在此背景下,理解贸易波动的内在逻辑、建立弹性应对机制,正成为出海企业的必修课。
本文将分为上中下三篇,盘点202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关系中的备受关注的政策变化,考察不同商品品类在贸易波动下的差异化表现,揭示跨境电商行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为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风险缓释方案,从而提升中国企业在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中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优势。
二、中美贸易政策最新动态分析:2025年2月至5月关税博弈全景
自美国政府换届以来,中美贸易政策经历了一系列波动。在短短两个月内,美方对华关税政策出现戏剧性调整,税率从初始的10%加征幅度急剧攀升至145%历史高位。面对中方的坚决反制,双方最终于5月12日达成阶段性共识,通过《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对24%的关税实施90天暂缓执行机制,同时保留对剩余10%关税的加征权限,为后续谈判预留政策空间。
目前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税率为30%,该税率构成包括:
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保留的10%基础加征关税
针对芬太尼相关产品额外实施的20%惩罚性关税
此外,美方对“小额包裹”的关税此前从“豁免”上调至120%,5月14日联合声明后变为54%,改为按价值或按件征收(5月25美元/件,6月起50美元/件),仍旧使跨境电商的运营成本上升。

Source: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三、欧盟贸易政策最新动态分析:150欧元以下进口小额包裹取消免税
2025年2月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要求Temu、Shein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对平台销售的不安全产品承担相应责任。该决定源于2024年欧盟接收的46亿件低价值商品(单价低于22欧元)中,91%来自中国,日均包裹量高达1200万件。
随后在5月20日,欧盟委员会进一步宣布重磅新政:将取消针对价值150欧元以下进口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同时,为了缓解各国海关因处理海量跨境包裹所面临的压力,欧盟将引入统一的包裹处理费用机制:直邮包裹每件征收2欧元处理费;先入欧盟仓再配送的包裹,每件征收0.5欧元。
该政策目的主要在于:
打击部分跨境电商卖家利用分包等方式避税的行为,减少税收漏洞
保护本地零售商
减少小包直邮申关数量,缓解当地海关压力
此举增强了欧盟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力度,但同时也将影响到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的成本及物流时效。
当前形势显示,各国之间的贸易博弈、合规调整仍然存在,相关政策存在较大变数。在这种背景下,贸易措施调整可能频繁发生,这将给跨境电商行业带来挑战,特别是对依赖跨境小包的出海卖家与平台(如Temu、Shein等)等影响更为明显。
四、贸易政策调整下中小卖家的经营压力表现
早在今年2月,出海营销企业飞书深诺就对中小电商卖家开展了一项基于当时美国关税及欧盟贸易政策调整的调研。结果发现,当前75%中小电商卖家对欧美政策变动呈现高度敏感性。

Source:飞书深诺
此外,调研数据显示,关税及邮政政策调整将对中小电商企业经营成本产生普遍性影响:约85%的受访企业预期将面临不同程度的成本上升;其中接近70%的企业预计将承受10%-50%的中高等程度成本压力。

Source:飞书深诺
同时,新政实施后中小跨境电商企业将面临多重挑战,其中物流成本压力最为突出:

Source:飞书深诺
可见在当下贸易形势中,寻求稳定、抗风险发展已成为每个出海企业的必经之路。
目前,中小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着三大核心课题:
首先是精准选品策略的制定,这直接关系到出海成功率
其次是有效规避贸易风险导致物流成本增加的策略性布局,这影响着企业的成本结构
最后是系统性抗风险能力的构建,这决定着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
这三个维度的能力建设,已经成为所有中小跨境电商企业在全球化经营中必须掌握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此背景,本文将在接下来的两篇文章中梳理不同品类受贸易政策影响的差异化表现,深入探讨应对策略,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应对方案。
原标题:跨境脉搏 | 第1期:从当下贸易形势,重新思考跨境电商发展(上)
(来源:上海市贸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