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4日,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国际贸易系教授崔凡表示,总的来看,拜登政府这一次针对180亿美元产品的加征关税,既有在竞选中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比狠”以争夺选民的目的,也有进一步打压中国新兴产业,争夺新能源产业份额的目的,并非简单的选举作秀。
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对美出口锂离子蓄电池的占比超过20%,因此锂离子蓄电池受关税影响较大。太阳能电池和电动载人汽车的出口伙伴仍集中在欧盟和东盟等地区,对美出口太阳能电池以及电动载人汽车的占比仅约为0.25%和1.1%,因此此次关税上调受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崔凡分析称,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关税加在一起,对于不同的企业,低的在33%左右,高的超过250%;另外还有14.25%(2025年降到14%)的201保障措施关税。在这个基础上叠加的301关税从25%涨到50%,意味着目前很少的对美出口,即2023年334.7万美元的光伏电池片和1314.7万美元的光伏组件,在今后可能也会基本消失了。
“如果单纯看以上的情况,似乎拜登这次加征的关税确实边际影响有限,在选民中塑造强硬形象的作用更大一些。但是,对于电动汽车和光伏产品来说,这次加税基本上就把中国直接出口美国的路堵死了。”崔凡表示。
14日,美国正式宣布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从25%提高到100%。当天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会面期间,记者就此事向德国总理朔尔茨、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发起提问。
克里斯特松表示,他反对用惩罚性的关税解决贸易争端。“就加征关税一事,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个坏主意”,克里斯特松在回答中称。
朔尔茨强调了中西方贸易的重要性,他表示,西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有一半是由西方制造商自己生产的。朔尔茨还提到:“欧美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出售汽车,还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我们需要记住这一点。”
此前,欧盟对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并声称将根据调查结果考虑征收惩罚性关税。对此,德国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宝马、大众等德国主流汽车制造商均曾公开表示反对。
(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第一财经、中国经济网、环球时报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