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以及“近岸外包”政策的强化,墨西哥曾因毗邻美国且与美国高度匹配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以及《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成为最大受益者。中国制造出口到墨西哥,墨西哥制造出口到美国,逐步形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然而,随着中国在墨西哥影响力的日益增长,引发了美国的担忧。不仅要求墨西哥成立专门机构审查外国投资、提高钢铁等产品关税,还要求墨西哥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保持距离”……特别是,2024年4月22日,墨西哥总统签署法令,对钢、铝、纺织品、服装、鞋类、木材、塑料及其制品等544种商品征收5%-50%的临时进口关税。
似乎关于中美博弈的诸多论述,“墨西哥”总会如影随形。在中美博弈大背景下,墨西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其在美国施压下的政策动向值得探究。
墨西哥外国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
墨西哥外国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中美博弈不断推高了两国间的贸易关税,引发了依赖亚洲的企业在与美国进行商品贸易时,逐步将墨西哥作为中国的替代方,叠加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增加,“近岸外包”预期加速,墨西哥经济发展受益匪浅。
墨西哥银行于2022年9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6%的受访公司表示其在过去12个月从近岸外包中受益。同时,近岸外包致使墨西哥全国工业空置率持续处于低位,仅为5%。
从外国直接投资(FDI)数据来看,虽然2015-2022年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基本持平,但这是因为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滞后性,2023年墨西哥外国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墨西哥联邦经济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墨西哥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达360.58亿美元,比2022年同期的284.16亿美元增长27%,创历史新高。美国、西班牙、加拿大、日本、德国、阿根廷、英国、荷兰、比利时和韩国是墨西哥外资的主要来源国,合计投资占墨西哥总投资的87%,其中来自美国的投资占比38%,位居首位。从投资领域来看,墨西哥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50%集中在制造业,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饮料和烟草工业、金属工业、计算机设备、化学工业和电器行业;其余投资主要流向采矿、金融和服务等领域。
中国占墨西哥FDI的比例虽小,但总体增速很快。近年来,由于美国大幅提高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加之新冠疫情及其所引发的供应链危机,以及中国生产加工成本的上涨,致使在墨西哥设立公司更便宜等因素驱动,中国企业对墨西哥投资兴趣不断增强。根据墨西哥联邦经济部的数据,中国对墨西哥的FDI从2011年的6230万美元增至2021年的3.98亿美元;2022年同比增长50.8%,达6亿美元;2023年,中国对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比降至1.51亿美元,仅占墨西哥当年FDI总额的0.4%。虽然中国占墨西哥外国直接投资比例很小,但中国正在扩大投资且日渐成为墨西哥增长最快的外国投资来源国。墨西哥制造业的崛起,离不开中国产业资本的支持。
墨西哥-中国研究中心(Cechimex)的相关专家分析称,官方记录可能大大低估了中国在墨西哥投资的真实规模,估计中国对墨西哥的累计外国直接投资可能比官方报告的至少高出10倍,或已达210亿美元。同时,根据墨西哥联邦经济部发布的投资意向报告,2023年,外国公司宣布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向墨西哥投资超过1100亿美元,其中,中国以130亿美元排名第二。这些数字与之前的官方数据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中国企业对墨西哥投资的兴趣持续存在。
墨西哥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出口国
据墨西哥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墨西哥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其中,进口额5985亿美元,同比下降1.0%;出口额达5930亿美元,同比增长2.6%,成为全球第九大出口国。同时,制造业在墨西哥进口和出口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分别占比87.3%和89.2%。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墨西哥巩固了其作为美国市场领先供应商的地位。墨西哥统计局和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数据均显示,墨西哥首次超过中国,成为美国进口商品的最大来源国。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270亿美元,同比下降20%;从墨西哥进口4760亿美元,同比增长4.6%。随着美国政府考虑对电动汽车、太阳能设备和半导体等中国产品提高关税,这种趋势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明显。2023年,美国对墨西哥贸易逆差增加17%,达1524亿美元;而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缩小27%,降至2794亿美元,是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中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与墨西哥双边货物贸易总额1002.3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中国对墨西哥出口814.7亿美元,同比增长5.7%;自墨进口187.5亿美元,同比增长7.6%。墨西哥更倾向于从中国进口商品。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专家表示,“大多数中国在墨西哥的制造和组装似乎都是以出口为目的,尤其是出口到了美国”。
美国游说并施压墨西哥,中企需警惕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墨西哥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外国直接投资飙升,其中来自中国的投资的地位日益明显;对美出口飙升,而自中国的进口持续增长。美国所希望的墨西哥在“近岸外包”“友岸外包”中的作用在日益凸显,但中国在墨西哥影响力的日益增长却并非美国所期望!近段时间以来,美国在外商直接投资审查、电动汽车出口等方面频频游说或施压墨西哥,遏制中国意图明显,中企应高度警惕。
美国与墨西哥签署新外资监管协议,剑指中国。2023年12月7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与墨西哥财政和公共信贷部长罗赫利奥·拉米雷斯·德拉奥签署了一份意向备忘录(MOI),以肯定外国投资的重要性并表示希望建立双边工作组,定期交流有关外资审查如何最好地保护国家安全的信息。美国将通过分享和交流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墨西哥加强对外国投资的审查。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考虑到当前的中美关系,以及中国正成为墨西哥增速最快的外资来源地,外界普遍猜测美国此举更多是针对中国。
美国施压墨西哥,要求其与中国电动汽车厂商保持距离。为维系在汽车制造领域的优势,美国不仅限制中企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同时开始游说甚至“施压”墨西哥,要求其与中国电动汽车厂商“保持距离”,并要求墨政府限制中企前往墨建厂。拜登政府担心,单靠关税还不足以将中国汽车挡在美国门外,因为中国汽车公司会通过第三国运输,并在墨西哥等地开设加工、组装企业。2024年2月23日,美国制造业联盟(AAM)声称,美国政府应阻止从墨西哥进口低成本的中国汽车和零部件,并宣称“这对美国汽车业来说可能最终导致一场‘灭绝事件’”。AAM将矛头指向了总部位于中国,但在墨西哥投资设厂的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并在报告中强调,在墨西哥生产的车辆和零部件有资格享受USMCA的优惠待遇,并有资格获得7500美元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中国汽车占墨西哥汽车总销量的近20%;墨西哥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墨西哥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份额已从2016年的0.5%上升到2023年8月的5.5%,其中大部分车辆来自中国。
美国新敏感数据保护行政令将使在墨生产的电动车无法进入美国市场。2024年2月28日,拜登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发布了一项保护美国人个人敏感数据免遭(所谓)“受关注国家”利用的行政命令。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发布了执行该行政命令的拟议规则的预通知(ANPRM),概述了实施该命令的规则。从已有信息可以判断,美国政府将切断某些敏感数据向中国和其他几个同样被美国视为“受关注国家”的跨境传输。敏感数据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数据:基因组数据、生物识别数据、个人健康数据、地理位置数据、财务数据和某些类型的个人身份信息。由于电动汽车会涉及地理位置数据,故在墨西哥组装且含有中国零部件的汽车会成为被限制的对象。如果美国采取坚决的限制措施,中国在墨投资的车厂或面临较大风险。
墨西哥宣布对544项商品征收临时关税,遏制中国迹象明显。2024年4月22日,墨西哥总统洛佩斯签署法令,针对钢、铝、纺织品、服装、鞋类、木材、塑料及其制品等544项商品征收5%至50%的临时进口关税。该法令于4月23日生效,有效期两年。根据该法令,纺织品、服装、鞋类等产品将征收35%的临时进口关税;直径小于14毫米的圆钢将征收50%的临时进口关税,等等。对于从与墨西哥签订了贸易协定的地区和国家进口的商品,如果满足协定相关规定,将享受优惠关税待遇。由此可见,此次加征关税的矛头直指那些与墨西哥没有自由贸易协定关系的国家,其中当然包括中国。
结语
综上,墨西哥作为美国的重要邻国和贸易伙伴,自然成为中美博弈的焦点之一。随着中国在墨西哥影响力的不断增长,美国不断向墨西哥施加压力,要求墨西哥采取措施封堵中国制造商绕道进入美国市场的途径。
面对美国的强大压力,墨西哥政府显得异常谨慎和犹豫。但墨西哥日前以“防止不公平竞争”和“保护本国企业”之名,对544项商品征收5%至50%的临时性关税令人意外!且不论墨西哥是否已经在中美之间做出了坚定不移地选择,此次事件所体现出的两大启示值得关注:一是美国对墨西哥的“控制力”,美国可以利用其对墨西哥的影响力,施压其与中国切断联系;二是国际贸易格局复杂、多变,“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应继续保持开放和合作的态度,积极寻求与更多国家和地区贸易合作和互利共赢的机会。
(来源:机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