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中国网)
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同时,各运营商陆续公布首批5G城市名单,成都榜上有名。
作为成都电子信息、新经济等产业发展的主阵地,自去年11月以来,成都高新区积极探索和实践规模化5G基站建设。6月21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截至今年5月底,成都高新区共建成5G基站292个,包括全省首个应用5G基站、全国首个多运营商共享示范站,预计2019年全年成都高新区将建5G基站1500个以上。
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全省首个应用5G基站
记者从负责牵头和统筹5G网络基站建设的成都铁塔公司了解到,在成都首批建设的5G基站中,该公司目前已规划10934个站址,覆盖成都20个区县及高新区、天府新区等,其中主城区及高新区、天府新区的站址6346个。
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成都高新区共完成5G基站292个(其中南区222个,西区70个),完成配套建设222处。区内5G站址已实现热点区域全覆盖、部分区域连片覆盖,具体包括天府软件园片区、AI创新中心、金融城片区、大源公园片区、石羊工业园片区、吉泰路一线及天府一街至天府五街片区、铁像寺水街、剑南大道、天府大道、红星路南延线、益州大道、二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等区域。
记者了解到,因为技术要求,5G基站建设密度将是4G基站密度的1.5-2倍,因此充分利用各类公共资源对建好5G基站至关重要。“在基础建设方面,我们将继续做好共享、电力配套等方面工作。”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进一步开放灯杆、公共区域等公共资源,推动“共享灯杆”“智慧灯杆”落地,逐步开放现有国有电力设施,做好基站电力、管道配套规划等。
多种应用场景开启5G时代
当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加速推进研发。5G技术将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至少10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开启万物互联的时代。
此前,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了5G三大主要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物联网(mMTC)及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其中,eMBB主要追求人与人的极致通信体验,对应于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主要体现物与物的通信需求,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场景;uRLLC面向如自动驾驶、移动医疗等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