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天府新区时重要指示精神,规划好建设好天府新区,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推动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天府新区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坚持“生态优先、产城融合,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面开放、深度合作,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天府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作用,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充分考虑生态价值,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将天府新区打造成为宜业宜商宜居宜游的公园城市、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的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为做强成都“主干”、引领带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2022年,公园城市形态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综合实力在国家级新区中提档升位,对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作用初步显现。到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公园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综合实力进入国家级新区前列,成为新时代公园城市典范和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
二、重点任务
(三)加强全域规划管理。由成都市统筹天府新区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和用途管制,生态和农业用地占比不低于70%。结合“三线一单”,科学开展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按照“多规合一”要求,推动全域规划同城、基础同网、功能同质、品质同档、管理同标。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四)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区域内山林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治理全域水系,加快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天府绿道建设,构建生态、功能、交通、产业、生活“五大绿色体系”。健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五)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
网络。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成都天府站,推进益州大道南延线、梓州大道南延线建设,实现全域公交一体化运行。实施电力、燃气、供水、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提能改造。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
(六)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打造乡村振兴发展典范。合理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适度控制开发建设规模。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构建跨村组的扁平化管理体制。鼓励依法依规利用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农商文旅融合的新业态、建设租赁性住房。选择1至2个乡镇整镇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试点。
(七)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深化拓展全面创新改革,打造国家级新区“双创”升级版。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争取布局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平台布局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眉山创新谷、眉山加州智慧城。规划建设天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科幻产业基地。建设开放共享、军民共用的仪器共享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打造全省军民融合创新核心示范区。吸引国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天府新区创办研究院、专家工作站、成果转化中心。
(八)加快发展高端高新产业。高起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高端高新产业,前瞻性布局机器人、基因工程、无人驾驶、“智慧+”等未来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信息服务、高端软件、会展博览、科技服务、文化创意、金融科技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和省级重大功能性项目、创新示范项目优先布局。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程,加快天府中心、西部博览城、成都科学城、天府文创城、中日国际康养城建设。
(九)优先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编制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纳入全省首台套政策。高标准规划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着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积极创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将成都科学城建设成为全省数字经济示范基地。支持围绕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和运用开展创新探索,形成数据驱动经济发展新形态。
(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建设天府中央商务区,优化提升总部经济、会展博览、国际交往、生态公园等功能,打造成都未来城市新中心。打造特色鲜明的总部经济企业集群。加快形成中西部地区能级最高、功能最优、环境最美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实施西部博览城会议展览一体化运营管理,支持策源培育品牌展会。